Skip to content

“上天有时将美丽、优雅、才能赋予一人之身,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,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。列奥纳多正是如此。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,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。” ——瓦萨里


达·芬奇何许人也,想必不用过多介绍。作为人类历史上极具盛名的中世纪艺术家,他与米开朗基罗、拉斐尔誉为“文艺复兴三杰”。集画家、雕塑家、解剖学家、工程师、发明家、科学家、数学家、音乐学家等众多身份于一身,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。

达芬奇像

绘画方面的巨大光芒,掩盖了他作为科学巨匠的成就,达·芬奇在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过超越前人的思考。

《蒙娜丽莎的微笑》

据说,就连做梦的时候,他的头脑也在工作。

为了拓宽思维,达·芬奇喜欢在读书时在旁边放一本笔记本,随时写下一些句子和段落。记下这本书带来的启发,并画下书里提到的一些画面。 但很少有人知道,他是个左撇子(其左右手都能写字作画)。 达·芬奇生前留下大量未经整理的手稿,似乎由密文作成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人们对这些手稿茫然无措。直到 17 世纪中叶,才有专家破译出了部分内容,原来,这个左撇子用他的左手反向书写,所以这些文字只有在镜像中才可以窥见真义。



笔记无所不谈,很多稿纸的上下文甚至是毫无逻辑可言。开始谈光影,而后又讨论机械结构,末尾又阐述某种人生哲理,随心所欲又不成体系的手稿显示出惊人的思维广度。



后人加以整理,《达·芬奇笔记》就这样流传下来。

读完这本书,我才对作为“凡人”的达·芬奇多了一些了解。 即使是大师,也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。达·芬奇在笔记中多次强调,绘画从来是最高尚的艺术,远优于音乐、诗歌、雕塑等其他艺术(根据西方古代的传统,五感有高下之别。与绘画和音乐艺术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分别排于第一和第二位,比嗅觉、味觉和触觉高贵)。如此评价不同形式的艺术,是否过于武断了呢?



在《岩间圣母》(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)中,达·芬奇打破了传统的人物安排,挨着圣母玛利亚的小孩竟然不是耶稣,而是施洗者圣约翰。耶稣小小年纪就离开母亲,由大天使乌列尔照应,玛利亚似乎要伸手抚摸孩子的头,但是无形的距离又让她够不到。乌列尔在圣母和圣子之间,做了一个诡异的手势。这幅按需订制的画作让教会大为不满,他们最后要求达·芬奇另画了一幅《岩间圣母》(现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),在耶稣头上加了光环,圣约翰手里加上权杖,并删掉了大天使乌列尔的那只手,才算勉强去除了歧义、交代完整了人物身份。这种母子分离的叙事,也是达·芬奇自己的童年隐喻。

以下为书中部分摘录:

寓言

一块新近被流水冲出的大石躺在宜人的树林边,置身于各色花草中。树林下方是一条石子路,上面堆积着大量的石子。大石看着下方成堆的石子,动了滚下去的念头。他暗想:我在这里和这些花草为伍,有什么意思?我要去和姐妹们结伴生活。于是,它滚动起来,迅速落至所热望的同伴中间。可是,它在石子路上没待多久,便发现不断往来的车轮,马匹的铁蹄,以及行人的脚步一会儿将它碾过,一会儿把它践踏,令它不胜痛苦。虽然有时覆盖的泥浆或动物粪便将它抬高了一些,但它也只能徒然仰望先前那片孤独而宁静之地了。有些人放弃孤独思考的生活,选择随大流,生活在充满无限欲望的人群中,其遭遇便是如此。 ——路边石

鼹鼠始终生活在地下,眼睛非常小。它只能生活在黑暗里,一旦暴露于光亮中,被人所知,便会立刻死去。谎言亦如此。 ——鼹鼠

一天,剃刀从作为护鞘的手柄中探出身子晒太阳。眼见身体亮亮地反射阳光,剃刀感到非常骄傲。得意良久后,它开始动念:“我该不该回适才所在的店?当然不回!诸神不会乐意让这般光彩美丽之物作如此卑贱的用途!竟让我剃粗鲁农夫涂满肥皂沫的胡子,做这样不体面的活,多么愚蠢!难道这具身子只配干这等事?当然不是!我要躲至某个僻静之地,过宁静闲适的生活。”于是剃刀躲了几个月。一天,它再次来到阳光下,出鞘后却发现它的模样已宛如生锈的锯子,表面再不能反射灿烂的阳光,即便痛悔自己莽撞的行为也已无可挽回。它后悔莫及地自言自语:“唉,宁愿为剃头师傅所用,也比失去锋利的刃口强得多!哪里还有光彩的刀面?已实实在在被这讨厌而难看的锈腐蚀尽了。”人的思想也是如此,若不加以运用,便会呆滞;就像剃刀失去锋利的刃口那样,无知也会像铁锈一样损坏思想的结构——剃刀

快乐和痛苦快乐和痛苦是双生子,两者相反相成,从不离分。若你选择快乐,应知道快乐背后将给你带来的艰辛和悔恨。快乐连着痛苦,是从不离分的双生子,相反而又相成,因两者本是同源,快乐出自辛劳,而痛苦则源于空虚放荡的快乐。空虚放荡的快乐好比手中的芦苇,脆弱无用,被其割伤处更染有毒素。在托斯卡纳,芦苇被用来垫床,意指床乃是诞生虚妄梦境之地,是吞噬大把生命之地,是耗费早晨大量有益时间之地,那时头脑经过休息,冷静清醒,身体也因而适于再开始新的工作。床还是空虚的享乐地,不仅头脑在床上想入非非,肉体也因享受那些空虚的快乐,而常致使生命堕落。 ——快乐和痛苦

生活感悟

我以为自己在学习如何生,而一直所学的却是如何死。

正如充实的一天带来幸福的睡眠,充实的一生带来幸福的死亡。

求财的欲望人类出于忧虑,追逐着最令他们忧虑的东西。换言之,他们因担心陷入痛苦,而使自己痛苦

啊,消亡万物的时光!满怀嫉妒的岁月!你用年岁那坚硬的牙齿逐渐摧毁一切,吞噬一切,令万物慢慢消亡。海伦揽镜自照,发现岁月已在脸上刻下衰老的皱纹时,悲伤哭泣,不解她为何再次被掳走。啊,消亡万物的时光!满怀嫉妒的岁月!你将一切耗尽!……生活再苦难,也不该虚度,应当于人心中遗留些许有关我们的回忆。

残忍的人地球上的人总在相互争斗,令双方均伤亡惨重。人的恶念不受任何限制。他们以强壮的肢体砍伐世上大片的林木。他们在饱食后,为了满足欲望,便会杀戮、折磨、奴役、恐吓、驱逐各种生灵。无限的自傲令他们臆想飞天,却受限于过于沉重的肢体。地上、地下、水中的一切无不遭受他们追逐、烦扰、破坏,被他们从一国移运至另一国。他们所杀的一切生物体无不葬入他们的腹中,穿肠而过。大地啊,你为何不开裂,让这样的人坠入深渊和地穴的无底缝隙中去,令上天再见不到如此残忍可怕的怪物。




在笔记中,出现最多的名词也许就是 时间 了。

达·芬奇曾在谈论“精神的生命”中说:“不珍视生命的人,也不配拥有生命。”。

而这一点完全可引申到时间上——不珍惜时间的人,也不配拥有时间

我始终认为,一个人,尤其是青年,最宝贵的不是当下所拥有的财富或者头衔,而是其所拥有的时间。

沧海桑田,世人怎能忽视这兼具创造和毁灭的力量。



最后附诗一首(非原创):


他仅有人的有限力量,
却怀有神的无限幻想。
他无法在短暂的人世生命之中,
尽展芳华。
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,
他慨叹一事无成。
他可曾知道,
后人如斯评价——
“在黑夜里,
人们都在熟睡,
他过早地醒来。
这是天才的不幸,
却是人类的大幸。”